在新时期基层党建中,新华街道始终以“凝聚力工程”建设为总抓手,探索创新基层群众工作新方法,实现了由凝聚党员、凝聚群众,进一步向凝聚社会拓展,总结提炼了“知民、为民、安民、乐民、亲民”的“五民凝聚”工作方法。
一、在联系群众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下基层、接地气的“知民”凝聚力
“知民”就是知晓民情、联系群众。这是“凝聚力工程”建设的永恒课题。
(一)开展“面对面、大走访”活动。与群众不联系,谈不上群众工作;与群众联系不上,做不好群众工作;与群众没感情,就不会做群众工作。围绕“联系群众”,街道把社区的困难家庭、孤寡老人、残疾人、特殊人群、侨眷以及辖区内的企业、院校等都纳入大走访范围,开展街道领导定期走访群众、机关联络员每周走访群众、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定期接待群众、居民区干部每天深入群众的活动。并在推行“四百”精神联系群众、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的基础上,总结和推广了一些居民区创新出的“联系群众‘点、线、面’靠上去”工作法;把握最佳上门时机的“十必访”工作法,针对“门难进”现象的五种特殊居民走访工作法、“四勤、四心”联系群众工作法等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二)完善“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工作机制。把现场办公作为党政干部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联系群众的有效方式来抓,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现场办公会“会前调研定题、会中听议研究、会后督办解决”的工作机制。2012年,街道分东、中、西三个片分别召开现场办公会,为基层和群众解决问题55项。今年春节刚过,由街道书记、主任、副书记等四位领导分别带队,并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及双重单位负责人参与,分别到17个居民区召开现场办公会,了解民情、听取问题、会商对策,收集到各类问题、建议80项,其中,现场研究拍板解决6项;58项正在解决中;对一时难以解决的2项问题,做好向上反映和向群众的解释工作,将14项建议纳入今后工作参考。
(三)健全“畅通言路、民情反馈”制度。“畅言路,才能顺民心;知民情,才能聚民意”。街道积极疏通、拓宽党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如,完善社区代表大会制度,领导干部周四接待群众制度,开通社区24小时热线电话,在居民区普遍建立党员议事会制度,推行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制度,还建立了疑难事项处置每日报、安全稳定情况每周报和社情民意直报点等制度,及时收集群众各种需求和诉求。建立了“民情恳谈会”、“心语茶社”、“和谐亭”,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做到第一时间了解知晓民情。
二、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拓展深化“三解”办实事的“为民”凝聚力
“为民”,就要增强群众观点、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这是“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宗旨。
(一)发扬“三解精神”,开展困难群体关爱行动。新时期群众工作方式再怎么变,“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精神上解闷”的服务群众宗旨不能变。街道传承和发扬“三解”精神,重点抓好困难群众关爱行动。2012年,结合电子走访日志活动,共走访帮困居民30166人次,其中特殊人群 9147人次;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帮助群众解决物业管理问题77件,实施各类帮困救助28172人次、794万元,受理“四医联动”医疗救助676人、96万余元,新增就业岗位2231个,社区热线服务569人次等;结合企业文化培育,发动了106家企业参与到“关爱行动”,涌现出象王支部、红坊支部等关爱行动的典型;结合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推进社区“五个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窗口,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层次、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二)围绕群众“需盼求”,实施民生实事工程。注重做实事、做好事、做善事,努力解决好群众“需求盼”的问题。关注群众的安居状态,加快推进旧区改造,2012年,延安西路1290弄房屋征收工作成为新政实施后全区旧区改造成功第一例,今年又启动了新华路445弄、法华镇路924弄、延安西路970弄66支弄等5个地块的房屋征收工作。2012年,综合整治旧小区4处、改造提升社区道路5条、二次供水改造小区1处、增设休闲椅18个,整修车棚3个,试点推进立体停车库建设、改造更新老旧电梯21台、安装蜂巢式电控门420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睦邻点建设已成为全区和全市的典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1828名,完成适老性住房改造22户。实事工程改善了民生,用民生关怀凝聚群众。
(三)针对百姓“急难愁”,强化跨前联动处置。百姓的“急难愁”事,都是社区管理的难事。街道发扬“敢于牵头、敢于协调、敢于做事、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五种精神,坚持大门责与网格化相结合,对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难点、瓶颈问题,进行攻坚克难。2012年,整治跨门营业、乱设摊、乱扔垃圾、夜排挡等市容顽症237处,依法拆除云阳路破墙开店20处,拆除违章建筑29处;加强番禺路209弄、西法华菜市场等顽症区域的集中整治和管理;联动中心完善“一口受理、联动处置、绩效评估”机制,全年受理水管爆裂、断电等群众的应急事件诉求379件,处置率100%、办结率100%。
三、在安定群众上下功夫,努力增强社区稳、作风正的“安民”凝聚力
“安民”,就是让群众安心、舒心、放心地生活和工作。这是“凝聚力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确保社区安稳,让群众安心。街道高度重视社区安全稳定,做到天天讲、天天查、天天控。2012年,受理的区领导信访包案7件已全部化解或终结,成功化解了长达7年久拖不决的红庄裙房权属争议矛盾,华禺工地拉横幅的矛盾纠纷,集中整治了长达10年的云阳路市容顽症。对旧区改造、群租问题、大型公共场所、敦惠坊烂尾地块、法华颐养院等14个风险点,做到安全隐患及时查、“六小场所”定期查、群租问题滚动查、工地矛盾聚焦查,火灾发生率比上年下降了37.5%。强化“三预”机制,社区刑事案件立案率比上年下降了15.35%,平安社区的创建为群众营造了安心生活和工作的环境。
(二)改进务实作风,让群众舒心。作风越务实,与群众就越近;作风越漂浮,与群众就越远。街道班子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带头改进作风。在接待群众上,着力改进“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实行“首问”接待责任制,提供“一门式”服务,防止和克服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和踢皮球的“怨气、叹气、怒气”现象,让群众办事舒心。在改进会风上,按照“减量、限时、提质、增效”的原则,提倡“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的问题导向,做到由成绩型汇报向问题型汇报转变,形成讲真话,讲短话、讲实话的求真务实会风。在干实事上,做到把握大局,聚焦重点,督办落实,做到不摆花架子,不做面子工程,而是做实功,通过多干实事凝聚群众。
(三)树立清廉形象,让群众放心。清廉是群众普遍关注和放心不下的问题。街道注重清廉形象塑造,领导干部坚持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汇报制度,严守党的纪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查找出199个风险点,建立了廉政风险防控资料库,完善了相关防控措施。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2012年有105个“三重一大”议题通过班子集体讨论决策。加强廉政教育,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对21个实事项目加强审价验收和审计监督,认真开展党务公开“回头看”工作,提升了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化水平,树立起一个“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清廉形象。
四、在快乐群众上下功夫,逐步提高组织化、社会化的“乐民”凝聚力
“乐民”,就是不断增强社区的活力和魅力,让群众快乐起来、活跃起来、参与进来。这是“凝聚力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推进文明社区创建,让群众快乐起来。创建文明社区,是建设让人们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精神家园。街道注重在文明创建中体现共享、体现共建、体现快乐。已创建市级文明小区25个、区级文明小区25个、区级文明弄48个、区级文明单位15个。加强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基地、站点建设,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2项。连续几年在全市市容环境群众满意度测评中位居全市前列,还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市文明社区的荣誉称号。注重将党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与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相结合,提升居民的人文精神,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打造“人文新华”品牌,让群众活跃起来。以“人文新华”特色文化活跃群众。街道坚持社区文化“精品精细”,着力打造“法华牡丹文化节”、“相约新华”、“新华社区论坛”等特色文化品牌,与上海影城、上海民族乐团、上海轻音乐团等社区文化单位合作,每年开展“新春楹联进社区”、“人文新华”巡游、“新华之夜”大型广场音乐会、“火红中国年”新春音乐会以及文化作品展览展示活动,街道层面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20多场,参与人数达近2万人次。积极推进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创建、市级特级图书馆书库建设,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让群众参与进来。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街道按照“问题导向、顶层设计、项目推进”的总体要求,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进行整合、提升、创新,着力培育了新华居民区“葫芦缘议家社”自治管理典型,被市民政局列为上海市居民自治组织示范点。先后组建了三个党建特色工作室,五年来,俞静工作室共举办培训班19期,培训人数245人,出版了社区群众工作教科书《播火者》;君慧工作室开展心理咨询个案740个;蓉之林工作室接待和协调处理物业矛盾1482起,每个工作室还按照“八个一”要求进行包装,完成宣传版面、工作资料等制作。街道还拍摄了“春风送福祉”社会管理创新纪实片。去年以来,先后接待了中央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三十多批。加强党群联动,发挥群团组织枢纽作用,探索创建全市第一家物业党建联建工作模式。
五、在引领群众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区域化大党建的“亲民”凝聚力
(一)深化区域化大党建,增强社区共治格局的引领力。党建区域化、社会化成为引领群众,实现社区共治的有效形式。近年来,新华街道坚持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以“凝聚力工程”为载体,以共同决策、共同协商、共同管理、共同服务、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六大机制”为目标,努力提升“社区党工委的决策力、居民区党委的凝聚力、综合党委的覆盖率和行政党组的执行力”,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补充、驻区单位密切配合、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共治格局,提高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二)推进“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增强“两新”企业职工的凝聚力。面向白领,联盟服务,成为基层党建凝聚社会的重要形式。2012年,街道建成长宁区首批“六个便利服务联盟”的2个示范点,还申报了新的拓展示范点2个。围绕企业和白领需求,全年开展10次楼宇组团式现场咨询服务活动,受益白领达2900人次、覆盖企业730家,还逐步拓展白领课堂、白领交友、白领运动会、白领趣味沙龙等系列服务活动。通过“六个便利服务联盟”活动,把各类“两新组织”和企业白领都凝聚到党的周围,突出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大局。
(三)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工程”的亲和力。围绕做实载体,做出实效,不断加强新华分会自身建设。加强分会工作网络建设,在17个居民区全部建立了“凝聚力工程”工作站,扩大了分会工作网络覆盖面;加强分会制度建设,健全分会工作职责,完善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协商议事、联系走访、签约共建等制度,推进分会规范化、常态化运作。加强分会项目建设,探索“百企帮百家、重大矛盾化解、文化活动共建、社会管理创新”等共建项目,建立项目运作的激励体系,提升分会服务企业与服务居民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