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凝聚力工程”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程,从根本上说,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就是密切党群关系、服务中心工作。“凝聚力工程”建设抓好了,可以为长宁“三个城区”建设凝聚更多力量,创造更好环境。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凝聚力工程”建设二十周年。“凝聚力工程”学会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平台和载体作用,以党组织为核心,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区域各方面力量在一个平台上融合互动、资源整合。去年以来,“凝聚力工程”学会先后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了《“凝聚力工程”文化的调研》、“凝聚力工程”文化箴言征集活动、“凝聚力工程”文化交流研讨会等,集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探讨新时期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机制,共同培育和探索符合时代特征、长宁特点的“凝聚文化”。学会将以《长宁时报》专栏的形式陆续刊登征集到的文化箴言,以期更好地推动“凝聚力工程”不断深化拓展,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唐融融(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副会长、晨讯科技集团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
“凝聚力工程”文化的践行在晨讯集团内部正是通过党建这个平台辐射到每个党员和员工,在打造民族高科技产业品牌中创先进,在构建凝聚奉献的企业文化中争优秀,形成了以勇于创新、拼搏进取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以关注人才为核心的“人本文化”;以热心慈善公益、爱心回馈社会为核心的“爱心文化”。
在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20周年纪念活动中,党委充分运用电子化现代科技方式传播方法,利用微博和电子邮件作为交流平台,团结凝聚更多的员工,尤其是要覆盖80后、90后这一代年轻人,让“凝聚力工程”散发的正能量得以阳光普照。引导员工融入到凝聚力工程建设的大环境中,建立一套为员工服务和宣传正能量的长效机制;时刻关注员工发展需求,营造温馨和谐的企业氛围;鼓励员工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引领企业的爱心文化建设;全面加强组织自身建设,将党委的政治引领作用发挥到最好。以党群共建的模式推动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通过关注企业的需求点,坚持理念融合、话语对接、利益结合等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障。
戴智伟(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副会长、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凝聚力工程”从社区党建起步经过漫长的20年,如今已发展成为区域化党建品牌,充分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与生俱来的科学性。学会这个平台,既是党建外延的拓展,也是内涵的深化,同时也是党建组织与制度的创新。它较好地适应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趋势,表现了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社会化、区域化特点及方式方法。这是执政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实践。
作为区域重要的建设单位,古北集团长期坚持围绕、融入建设现代化古北国际社区这个中心,结合企业和行业特点开展企业党建、区域党建与凝聚力建设,以凝聚力文化引领发展,力求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社区与区域发展目标的有机融合与对接。既要善于运用个性化的党建工作方法,服务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凝聚人心;又要善于开展社会化党建,统筹发挥区域单位党组织包括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凝聚社会。既要以区域党建目标,凝聚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增强区域党组织的战斗力和联动效应;又要以区域发展目标,凝聚区域党政等组织和区域成员,通过各自中心任务的完成,把区域资源和力量汇集到区域共同体建设中,增强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
徐国良(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理事、新泾分会会长、新泾镇党委书记):
“凝聚在新泾”,要通过不断深化社区党建与园区、商区、营区和院(校)区相结合的“四区党建”工作模式,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公担、机制共建、活动共办、实事共做、环境共创;通过充分 “凝聚力工程”学会新泾分会工作平台,积极,开展“双向服务”,努力发挥镇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社会的核心作用,整合各方力量为新泾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贡献;通过扎实推进“六个便利服务联盟”工作,创新拓展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和“六进楼宇”主题活动,进一步探索和推进体制内与体制外力量重组,更好地服务两新组织、凝聚白领群体。
姜洪康(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副会长单位、上海虹桥机场集团党群部部长):
“凝聚力工程”符合党建的总要求,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群众工作,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到“凝聚力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始终围绕人的要求做文章,下功夫。从关心物质需求到关心人的精神需求,不断实现价值层面的超越和提升,使党的群众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凝聚力工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人的价值观念、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凝聚力工程根据这种新变化,不断与时俱进,根据居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和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势利导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凝聚力工程”满足了社会成员的诉求,凝聚力工程坚持在凝聚中提供服务,在服务中增强凝聚。始终关注居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诉求,全方位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注重发扬党内民主,带动和引领人民民主,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开辟居民群众自治,社区单位共治的新途径,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参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