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长宁区委党校会议室,“俞静居民区社群工作室”第14期培训班结业式举行。
26岁的华阳街道社区干部桑利群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上了五周的课,听了多位优秀社区干部的讲课,让我进一步思考做好群众工作‘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服务百姓要用心、用情、做实,这是永不过时的经验。同时,我们还要根据群众需求的变化创新工作方法。”
工作室负责人、长宁优秀居民区书记俞静在总结时这样演绎“凝聚力工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群众在我们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帮居民办事,为何进不了门
有件事让区领导 “耿耿于怀”:几年前,为扮靓城区,区里给部分小区居民楼粉刷外墙,却遭到一些居民反对。延安路高架附近一小区居民,死活不让工程队进入,“我们的房子离高架近,噪音大,你们管过吗?”
细想想,这类想为群众做好事、群众不领情的现象并不少见。群众为何有怨气?他们的难处,我们是否设身处地感受到?我们给群众“送温暖”,有时会不会夹杂形式主义?
此次遭拒,成为长宁区党员干部的一堂思想教育课——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对于高架附近这个小区的居民来说,减少噪音显然比扮靓小区更迫切。此后,区政府出资,为居民楼装上隔音效果好的双层玻璃。群众怨气纾解了,外墙粉刷工作也顺利进行。
长宁建立起各级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党员干部在走近群众、了解群众、帮助群众中转变作风。每月第一个星期四,是区人社局的下基层日;天山社区机关党支部规定每名处级干部每年至少联系走访30户家庭。
对年轻干部,更要把他们“推”到一线和基层。2010年起,长宁每年从区级机关选派约60名中青年干部到街镇社区、信访维稳、城区建设和管理一线锻炼;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变以往行政关系保留在原单位为“彻底调出”。
“沉下去”的年轻干部有诸多不适应,不知道怎样和群众沟通。长宁鼓励一批有着丰富社区工作经历的基层干部,设立工作室和实践基地,在一班有着学士硕士学历的年轻干部面前执起“教鞭”。
新华街道居民区老书记俞静开设的培训班上,一位80后女孩说,“我到社区上班后不久,有个居民来我办公室,讲了许多事情。我心里很急,最后跟他说,‘你不要跟我讲了,我在上班,不能聊天’。”
“听居民拉家常,就是我们社区干部的工作呀。”俞静循循善诱,“不要认为居民一上访,情绪激烈就是‘刁钻’。要想想,我们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做得够不够?”俞静上课,学员们爱听,她的案例教学,例如处理小区停车难、公用面积分割、心理偏激群众的安抚等,拿来就可用。
“繁琐”的程序,换来了高满意率
只有走近群众,深入了解诉求,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只有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做主,才能把好事办好。
从“晾衣杆”的故事可见一斑:北新泾街道小区晾衣架工程经历了三次“变身”。第一次,居民反映晾衣架铁杆易生锈,街道便统一换作不锈钢材质;之后,居民又反映,衣服易被风吹落,街道请人改造,在晾衣架上增加固定衣服的装置;
后来,又有居民抱怨,晾衣架设置处,有些地方背阴,有的临近道路,不方便。于是,社区发动居民一起参与晾衣架的布局选址。三次“变身”,社区晾衣架工程得到居民称赞。
民生工作切实以百姓需求为导向,长宁不断畅通民生诉求渠道。每年初,街镇在确立民生实事项目之前,要经过“繁琐”程序:通过居民区宣传栏和居委干部走访,广泛征集实事项目;召开座谈会,倾听居委会干部和居民代表意见;从信访办收集居民反映的热点问题。
为群众解困解忧,不仅要帮一时一事,更要做好制度设计,让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2011年,长宁在全市首设“市民热线”,将原先50条热线整合成一条热线,成立社会管理联动中心,联动47家职能部门,24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反映、投诉和求助,实现一口受理、分类流转、按责处置。
新平台不但服务群众,也成为干部转作风的“推进器”。曾经,中心接到群众反映,某路段一根电缆线垂挂下来,有安全隐患。不料,从上午8点半一直到下午6点,中心都没能把单派下去,各部门都说“不归我管”。
一根被“推来推去”的电缆线,引起了区领导和广大干部的反思——面对百姓的困难与诉求,党员干部要有主动揽责、勇于承担的精神,要把“不归我管”变为“我先管起来”。居民反映“路灯不亮了”,过去区建委、小区物业间推诿不断,现在,统一由区建委市政管理所解决,所里专门添置了工程车和工作人员。居民反映一小区小摊小贩集聚,街道跨前一步揽责,协调城管、小区物业、工商,共同设法处理矛盾。
“现在,联动中心派单下去,退单基本没有了”,区社会管理联动中心工作人员说。去年底调研显示,群众满意率达92%。
提升能力,居委干部 “赶时髦”的背后
你想走街串户了解人关心人,有的居民隔着防盗门告诉你,“阿拉没啥需要帮助的”;当居民遇到烦恼和困难,例如小区物业问题、动迁矛盾、心理郁结、利益维权之类的,上门来找你,你又有能力解决吗?新时期开展“凝聚力工程”,固然不能丢掉“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传家宝;但随着群众需求多样,做好群众工作对干部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季毅君从企业转岗,2003年担任陈家巷居民区书记。“不少居民文化层次高,刚开始,他们和居委干部说话,经常带着不以为然的神情。我就暗下决心,要提高能力和素养,让居民能够‘认’我。”刚到社区时,连续发生的几起自杀事件,让季毅君触动很大:在校学生学业竞争、青年人婚恋烦恼、老年人因独居或丧偶产生心理问题,我们社区干部该怎么帮他们?
季毅君自费1万多元,报读了华东师大的心理学专业。2007年学成后,她开设“君慧心理咨询工作室”,招募心理咨询师加盟,用专业知识纾解居民心结。2009年到2012年期间,因地铁施工,小区群众有许多不满情绪。季毅君带领工作团队上门做工作,不会硬邦邦地说“这是政府项目,大家要支持”,而是耐心倾听,分析居民不满情绪的成因。有的讨厌噪音;有的担心施工期间房产贬值;有的则“牵连”出其他问题,比如我失业了谁来关心、小孩就读遇阻怎么解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心理症结,寻求化解方法,矛盾解决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华山居民区书记叶华,走访居民时遭遇“门难进”,便想到网络平台,先后开出了居委会网站、居民区书记博客、小区手机报等。最近,60岁的叶华又赶了“时髦”,开出居民区微博,已有百余“粉丝”;在此平台上,居委会发布服务信息,居民反映水管渗水等身边问题、就文明养狗等问题进行交流。
左家宅居民区书记王经蓉,开办了“蓉之林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室”,指导业委会选聘物业企业,为业委会和物业企业提供法律、财会等专业知识培训。
干部们说,“群众的困难我们看得到,尽力帮;反过来,他们也会尽心尽力协助我们,共建美丽家园。”